好幾年前在金石堂讀到索菲亞所寫的《靈界的譯者》,咋舌於她先後成為靈媒、棒球裁判與伊斯蘭教信徒的傳奇經歷。看到《通靈少女》釋出的宣傳片,隱隱然覺得故事的原型是她。果然如此。
故事的主線是就讀復興高中一年級的謝雅真(郭書瑤飾)的成長故事。身為帶天命的「仙姑」,她得翹課回到廟裡幫忙,夜晚繁重的問事工作,讓她幾乎沒有休閒與讀書的時間。對一位女孩來說,用順應天命詮釋她與平常人不同的生活經歷,似乎還是難以理解了一些。
「我從來不知道做這些到底有什麼意義」謝雅真說。
雖然校園題材已經被拍攝得很多次,仍能看得出編導的用心。設計讓女主角在話劇社棺木裡睡午覺,從校園裡可以看到摩天輪,是取景上的巧思。老師吩咐同學用手機把黑板上的圖拍起來,讓場景貼近了觀眾所處的時空。何允樂與人打賭,用毛巾蒙著眼投球帥氣得讓人少女心噴發。教官在校園裡雖然還是扮黑臉,但至少演出嬉戲躲藏的刺激感。
第一集在謝雅真的靈媒/學生生活投下變數。某日上學遲到,謝雅真試圖翻牆躲避校園門口教官的查緝,受轉學生何允樂(蔡凡熙飾)協助。為躲避糾察隊追捕,兩人躲至倉庫,倉庫那邊的環境卻引發謝雅真身體不適,使她不慎吐在何允樂身上,而這位洋溢開朗笑容的同學不以為意,加上之後在球場上的英姿、一起躲在話劇社棺木的親密接觸,一顆少女心怎麼能不怦然而動呢?
單純地喜歡一個人,想跟他建立關係,大概是這個年紀的女孩所嚮往的,正常的生活吧。
看得出來編導盡量用平實的方式表達通靈的能力。《魔法阿嬤》妖怪、法術亂飛,滿足觀眾對於鬥法的一切想像。在《通靈少女》中,這些特效的使用是相當節制的:窗戶旁的風鈴搖動表示奶奶來了。謝雅真眼神一凜、音效轉換,代表靈界的訊息到來。
神通的施展也盡量維持含混的詮釋空間,既消除可能性,卻絕非不可能。某人中了邪祟等明確不正常的情境,自然是身為靈媒的雅真說的算,嬰靈之說也可歸因於對前來問事的年輕女性的刻板印象。謝雅真的身體無故盜汗,可能是吃壞肚子,也可能是受附近環境的影響。說出只有當事人彼此之間知道的訊息雖然神奇,但也不排除只是矇對的詮釋方式。不過,大齡女子何時能覓得良緣顯然就超出這個範圍了。
這些表現手法讓劇中看似超自然的現象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真實感。順著這個邏輯,編導在第一集留下了哀婉而美麗的畫面:
與愛人告別的Alice(李千娜飾)坐在宮廟中,彈著木吉他清唱著歌,視角一轉,謝雅真看到因病過世的靖文(十九飾),輕輕地在Alice的臉頰留下一個吻。
不得不說,李千娜的演出相當有說服力,我有被這一段逼哭。不過,這份真實感並不是在每個橋段都能維持得住,例如:靖文想傳達給 Alice 的訊息被謝雅真詳實而精準地說出來,就有點「裝神弄鬼」的味道。在遇到何允樂的那個早晨,在謝雅真半夢半醒之際輕喚她的女聲也有點多餘,換成她在睡夢中的呢喃或許會更好。
編劇很會在台詞中塞訊息,謝雅真的家庭狀況在導師金勝在(陳慕義飾)的一句話中交代完畢,何允樂轉學的原因、話劇社演出,也可能在後續的劇集中展開。
其他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