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男孩轉大人》有趣的地方在於「從都市看農村」或者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待傳統文化。或許觀眾沒有一個台南老家,但可能會有長輩過世的經驗。印象中在某一次的專訪中,瞿友寧導演說「看這部作品不哭的人,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問題」,這句話雖然是玩笑話,但也顯露導演的信心。
如眾人所知,這部戲試圖帶進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除了網路上瘋傳的「花甲父子對罵戲」,一場戲呈現同性婚姻法案議題的世代差異與盧廣仲本人的演技,在每一個有用到飲料的地方,導演都盡量讓演員拿環保杯。
劇中四叔與他的妻子明華在車上把話說開那場戲讓我印象深刻。
明華搖晃著酒杯,回憶著他們兩人當初在陽明山上的甜蜜(如果中文有時態,此處恐怕是過去式),在四叔說,「所以,我也從來沒有反對你跟王保元在一起」時,明華的回答是:「很抱歉讓你看到」(翻譯一下就是:很抱歉違反了夫妻的義務)。而真正讓我感覺到被觸動的地方是,四叔回想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人生方向,最後標定的事件並非花詢早夭,也非明華外遇,而是當正式老師考輸明華時,就開始了。
關於這一場,臺劇版的網友分析得很好。《花甲男孩轉大人》細心刻劃了大人對於過往人生的悔恨與克服、對於彼此情感的壓抑與試探,讓四叔與明華的對手戲頗耐玩味。
阿春(阮安妮飾)與一姐(范足妹飾)的互動也讓人眼睛一亮。她讓觀眾在觀察鄭家時,多了來自於一姐這個鄭家大家長的視角。隨著劇情的推移,阿春也從原先低調旁觀,到後來跳出來斥責鄭家子弟。而透過她對於一姐晚年生活的側寫,觀眾也才更能同理一姐後來清醒時的反應。演員阮安妮的生命經歷也非常精彩,可看公視誰來晚餐的節目「嘉義新美麗歌劇團」。
阿春對一姐的主僕之情令人欣羨,但母女之誼卻讓人摸不著頭緒。《花甲男孩轉大人》有許多場哭戲便因鋪陳不足反倒隔了一層。或許這也是戲迷希望釋出完整版的原因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