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宋朝奉行「強榦弱枝」的國策,保持中央軍的強大,防止他人叛亂奪權。除了宋太祖那次,宋朝第二次需要推行「強榦弱枝」的時間點在南宋,當時宋朝無力對抗來犯的金國,完全仰賴地方民兵、軍閥自衛。《龍虎山水寨》的故事背景便是南宋初年,綠林好漢起而抗金的故事。

  如果要給這本書下一個關鍵字,我想可能會是「彷徨」。故事中的主人翁彷徨於愛情與家仇之間、彷徨於金與宋、戰與和之間、彷徨於公義與私欲之間。主角燕懷仙武功高強,在遇到女主角兀典之前,沒有執著之物。他周遭的人,有人執著於錢、有人執著於權、有人酷愛寶刀、有些人寄望於復國或者平等公義的烏托邦。不過,求名者名滅、求權者權空、愛財者無福消受、追愛者蹉跎。幾乎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有好結局。

  某些橋段會讓我聯想起《天龍八部》裡的喬峰。喬峰與女主角兀典在戰亂的時代,同樣因雙重的族裔認同而掙扎、同樣受困於國仇家恨,最後也都付出慘烈的代價。有些許差異的可能是,喬峰受到一系列陰謀算計所困,最終走向悲劇,而兀典的描寫更突顯出迷茫、不知該如何抉擇與面對的那種狀態。

  彷徨的原因在於發覺自己原先信守的真理受到挑戰。人是軟弱而易犯錯的,如果誤信人是完美無缺的,那可能會有破滅的時候。關於這個命題,郭箏在 1984 年發表的〈好個翹課天〉也有討論過。主角燕懷仙面對的第一層破滅是發現自己引以為典範的人物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而第二層是自己所堅持的夷夏之辨,在實際與金人接觸後,發現並不一定如是,或者發現自己內心深處並不相信。在書末,郭箏利用一個大爆點告訴我們堅持「非黑即白」會引發什麼諷刺效果。

  第三層破滅卻昰針對讀者的。根據沈松僑的說法,民國初年由梁啟超發起的新史學書寫,將歷來形象複雜的歷史人物,簡化為驅逐韃虜或者開疆拓土的「民族英雄」。讀者對於歷史人物的認識也不免受到民族敘事的影響。其中一個民族英雄代表即為岳飛。郭箏在《龍虎山水寨》僅僅多加了「洞庭湖殺楊么」的史事,並刻劃其人物性格,就足以達到挑戰讀者的效果。某種程度上,由於我們對於歷史人物的認識受到民間故事的影響,試圖貼近史書的描寫,本身即興味盎然。

  

 

arrow
arrow

    CMT19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